1991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儿科医学系本科,同年免试攻读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攻博,1997年获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1月~2001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7月~2003年1月在美国布朗大学进行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合作至今。
工作经历、职称、博导或硕导、行政职务
吴海玮 1969年5月出生于上海市,1991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儿科医学系本科,同年免试攻读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攻博,1997年获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1月~2001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7月~2003年1月在美国布朗大学进行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合作至今。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血吸虫病疫苗相关的免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抗再感染的免疫应答特征,采用cDNA文库及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在血吸虫病候选分子的克隆与鉴定方面的工作,为发展血吸虫病疫苗奠定了基础,已有的研究成果获得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和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各一项。目前从事的课题围绕血吸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防治的关键问题,涉及血吸虫病和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的诊断以及对炎性疾病免疫应答及调控机制的研究,现为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任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
国内外学术任职
江苏省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 理事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第一届编辑委员会 委员
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ASTMH),会员
本人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
紧密围绕重要病原生物的致病及炎性疾病发生机制,重视学科交叉,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为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手段:
1.建立实验室及现场使用的免疫学评估方法,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标准化的诊断系统
2.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流行的数学模型构建与模拟
3.从体液、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尤其是免疫调节机理
4.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以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索防治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新途径及新药开发
作为主持人所承担的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日
起止时间 |
课题名称 |
项目主持人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元) |
2006-2008 |
免疫动力学模型对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状态分析的研究 |
主持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71836) |
25.0 |
04.10-06.12 |
血清学方法评估人群流行状况确定化疗目标的技术研究 |
主持人 |
国家十五攻关计划(2004BA718B05) |
130.0 |
03.6-05.1 |
SARS病毒M、S蛋白的表位鉴定及快速诊断试剂的研究研究 |
主持人 |
南京市科技发展项目(03-6) |
6.0 |
99.1-01.12 |
用噬菌体显示肽库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 |
主持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9800136) |
10.0 |
06.1-08.12 |
特异性11-HSD1靶象抑制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理研究 |
主持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0 |
04.11- |
隐孢子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 |
|
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2.0 |
04.3- |
血吸虫病的分子免疫流行病学及疫苗的研究 |
|
省教育厅“青蓝工程” |
5.0 |
04- |
日本血吸虫防治血清流行病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
省卫生厅项目 |
0.7 |
03- |
DDIA对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效果的评价 |
|
校人才引进项目 |
4.0 |
1998.12-01. |
用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85 |
1998.12-2000 |
用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 |
|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
3.5 |
获奖名称、时间、级别及授予部门、排名/总人数
1.“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独特型抗体应答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 列第二名。
2.“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名列第二参与者。
3.“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特性及抗原表位的分析”获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本人名列第三。
4. 2006年获南京医科大学“2005-2006年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
5. “血吸虫病现场数据管理系统软件V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荣誉称号名称、时间、授予部门
2001年3月获江苏省教委的“2000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2004年获“三校基础医学院学术交流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5年被中共南京医科大学委员会评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三届南医大十佳杰出青年”;
2006年获南京医科大学“2005-2006年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
本人的部分代表作(科研论文)
- Dan-Dan Lin, Jin-Mei Xu, Yuan-Yuan Zhang, Yue-Min Liu, Fei Hu, Xiao-Li Xu,Jian-Ying Li, Zhu-Lu Gao, Hai-Wei Wu, Jonathan Kurtisc,Guan-Ling Wu,Evaluation of IgG-ELISA for the diagnosi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a high prevalence, low intensity endemic area of China. Acta Tropica 2008 Aug;107(2):128-33(*Corresponding author)
- Mario Jiz, Hai-Wei Wu*, Rui Meng, Sunthorn Pond-Tor, Mindy Reynolds, Jennifer F. Friedman, Remigio Olveda, Luz Acosta, and Jonathan D. Kurtis. Pilot Scale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amyosin, a Vaccine Candidate for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fect. Immun.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n 21 April 2008, doi:10.1128/IAI.00409-08
- J Luo,J Xu,Y Zhang,H Shan,S Zhang,M Zhang,X Tu,M Ji,F Chen,P M Knopf,J Kurtis,G Wu,H-W Wu.a new standardization method for analysing indirect-ELISA results of a schistosomiasis field study Parasitology 2008 Apr;135(4):453-65.
- Coutinho HM, Acosta LP, Wu HW, McGarvey ST, Su L, Langdon GC, Jiz MA, Jarilla B, Olveda RM, Friedman JF, Kurtis JD. Th2 cytokines are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hepatic fibrosis in human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J Infect Dis. 2007;195(2):288-95.
- 郭彩琴,张美娟,胡姝颖,单昊,张素华,王荣芝,倪忠耘,季旻珺,吴海玮*,吴观陵. 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57BL/6小鼠皮肤早期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的研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18(3):165-9
- 季旻珺,刘煜,胡姝颖,张媛媛,朱翔,吴海玮. 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胞内区与IgGFc段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0): 80-3
- WU Hai-Wei; HU Xue-Mei; WANG YONG; KURTIS J. D. ; ZENG Fan-Jie ; MCGARVEY S. T.; WU Guan-Ling ; ZHANG Zhao-Song ; HUA Zi-Chun Protective immunity induced by phage displayed mitochondrial related peptide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Acta Trop. 99(2-3):200-207
- Leenstra T, Acosta LP, Wu HW, Langdon GC, Solomon JS, Manalo DL, Su L, Jiz M, Jarilla B, Pablo AO, McGarvey ST, Olveda RM, Friedman JF, Kurtis JD. T-Helper-2 Cytokine Responses to Sj97 Predict Resistance to Reinfection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 Immun. 2006 Jan;74(1):370-81
- Jennifer F Friedman, Hermal K Kanzaria, Luz P Acosta, Gretchen C Langdo, Daria L Manalo, Hai-Wei Wu, Remigio M Olveda, Stephen T McGarvey and Jonathan D Kurtis.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N LEYTE, THE PHILIPPINES. Am. J. Trop. Med. Hyg., 2005,72(5):527–533
- Xiang Zhu, Zhao-Song zhang, Min-Jun JI, Hai-Wei Wu* et al. Gene Transcription Profile in Mice Vaccinated with Ultraviolet-attenuated Cercariae of Schisitosoma japonicum Reveals Molecules Contributing to Elevated IFN-gamma Levels. Acta Bioche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5,37(4):254-64
- Hai-Wei Wu, Hai-Sheng Tian, Guan-Ling Wu et al. Culex pipiens pallens: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deltamethrin-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 Physiology 2004,79:75-83
- 张媛媛,张素华, 胡姝颖,李强,季旻珺,吴观陵,吴海玮,罗建平。一种间接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及其验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5, 17(6):417
- 王新军、张兆松、王勇、吴海玮*。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 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热带医学杂志,2004:12(4):653
- 王勇、吴海玮*。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的筛选与免疫学鉴定。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6
- Shen L, Zhang ZS, Wu HW, Weir RE, Xie ZW, Hu LS, Chen SZ, Ji MJ, Su C, Zhang Y, Bickle QD, Cousens SN, Taylor MG, Wu GL. IFN-gamma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in China.
Parasite Immunol. 2003 Oct;25(10):483-7.
- 王新军、吴海玮*、张兆松、季旻珺、王勇、吴观陵。应用因特网对SARS病毒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6:558-561
- Ji MJ, Su C, Wu HW, Zhu X, Cai XP, Li CL, Li GF, Wang Y, Zhang ZS, Wu G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CD4+ T cells reveals an interferon signaling sup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experimental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Cell Immunol. 2003;224(1):55-62
- 胡雪梅. 张兆松. 吴海玮. 李春林. 苏川. 季旻珺. 王勇. 朱翔. 吴观陵. 日本血吸虫rSj338及膜蛋白rSj22.6抗原表位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性研究。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2: 88-91
- Shen, ZS Zhang, HW Wu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specific antigen-driven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 population with endemic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Clin Exp Immunol 2002, 129:339-45
- 胡雪梅. 张兆松. 吴海玮. 李春林. 苏川. 季旻珺. 王诗宁. 王勇. 吴观陵.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重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2;2:180-184
- 赵巍. 苏川.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季敏君. 王荣芝. 马磊. 陈淑贞. 张兆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18(3):42-45
- 胡雪梅. 张兆松. 吴海玮. 李春林. 苏川. 季旻. 王勇. 朱翔. 吴观陵。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18(5):33-36
- 胡雪梅. 张兆松. 吴海玮. 苏川. 季旻珺. 王勇. 陈淑贞. 吴观陵. 用噬菌体随机肽库鉴定日本血吸虫22.6kDa抗原分子的表位。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120(13):165-167
- 胡雪梅. 张兆松. 苏川. 吴海玮. 季旻珺. 李春林. 王勇. 吴观陵. 日本血吸虫重组线粒体相关蛋白免疫学活性鉴定.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86-89
- 胡雪梅. 吴海玮. 张兆松. 苏川. 吴观陵. 日本血吸虫重组线粒体相关蛋白及抗原表位的分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19(1):19-21
- Nokes C, McGarvey ST, Shiue L, Wu G, Wu H, Bundy DAP, Olds GR. Evidence for an improvement in cognitive fun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 Am J Trop Med Hyg 1999; 60 (4): 556-565
- PJ Brindley, M Remireize, GL Wu, HW Wu. Networking on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Parasitology Today, 1995;11(5):1
申请专利
“冷链标签” CN200420078916.0? 罗建平、吴海玮 2005.9.14
编写教材和专著
1.《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础》,季晓晖主编,冷静,戚晓红,吴海玮副主编。2006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医学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人体寄生虫学》2006年,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教学参考书 |